有觉得 AirDrop 常常不稳、失败吗?告诉你到底发生了什么事
在 2013 年,正值智慧型手机纷纷萌芽茁壮成长的时代,苹果在 WWDC 开发者大会上释出一枚重磅炸弹:全新设计语言的 iOS 7 正式面世!这意味着 iPhone 也迎来了最大的一次革新升级。
我们现在熟悉的苹果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 Craig Federighi,以他标志性的白发和帅气形象,在调侃了其他厂商繁琐的文件传输方式之后,也同时激动地宣布,AirDrop 正式登陆 iPhone。全场掌声雷动。
从此,苹果用户之间不用再管什么 Apple ID,不需要配对,不需要网络更不佔用流量,只要开启 AirDrop 就能跟你身边朋友传输任何文件。
在那个 iPhone 市佔率遥遥领先的时代,AirDrop 几乎无人能敌。其传输速度之快,体验之流畅,正如其名「隔空投送」。而那句「我把照片 AirDrop 给你」大家也越说越顺。
几年间,AirDrop 已然成为了果粉心中「苹果生态的白月光」,前所未有的体验,也似乎预示着一个互联互通的美好未来。
出道就惊艳,有风光也有争议
随着全球 iPhone 规模快速增长,这种不用认证又门槛超低的文件传递方式,却开始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,尤其是用户隐私安全方面。
首先便是安全问题,骇客们宣称能通过 AirDrop 获得使用者隐私数据,让 AirDrop 成为让「iPhone 开门」的漏洞。
来自 Google 的 Project Zero 团队在一次的公开展示中,更是直接通过 AirDrop 远端控制数十台 iPhone。工程师们利用不到 100 美元的成本,就可以制作出可一键操控附近 iPhone 的破解工具,读取你的照片、Email、短信等等资料。
作为行业老大哥的苹果,虽然一直在积极修补各种 AirDrop 造成的协议漏洞,但安全问题似乎始终没有在根本上被彻底解决。
▲ 来自 Project Zero 安全研究员 Ian Beer 的展示
除了安全问题外,一个更麻烦的定时炸弹也随之而来了:苹果最初为追求无感体验,预设是 AirDrop 直接对所有人开放。
因为 iPhone 的普及程度,很快便衍生出被称为「Cyber Flashing」的新型大众骚扰方式。许多无辜路人,开始频频收到来路不明的恶搞图片,甚至性骚扰内容。
在纽约,由于 AirDrop 性骚扰的作桉者实在太多,曾有多名纽约市议员联合发起提议:一年监禁加 1000 美元罚款!势必要治一治那些 AirDrop 骚扰者们。
仅 2021 年,日本就发生 500 多起桉件,甚至日本网友们直接给这种新型流氓取名为「AirDrop 痴汉」。
一位被抓现行的 AirDrop 痴汉,在接受警察调查时承认自己这样做,是想看到女生们的窘迫反应。虽然警察们多次出击,由于功能本身匿名性较强,执法难度极大,许多作桉者依旧逍遥法外。
苹果也注意到 AirDrop 因为太过方便而惹出的一系列事情,马上更新了 iOS 16.2 版本。
新版本彻底关闭了 AirDrop 预设对所有人开放的设置,改为 10 分钟后强制关闭,以杜绝骚扰现象的持续蔓延。
问题似乎解决了,但口碑回来了吗?
一连串隐私、安全、性骚扰的风波过后,AirDrop 依旧向前迈进着。
最新 iOS 17 中,AirDrop 增加了名为 NameDrop 的新功能,两台 iPhone 互相靠近,就能快速交换用户 iCloud 名片。(Apple Watch 也支持这项功能)。
新版本的传输也更加智慧化了,因为就算两台设备意外分开,也能通过移动网络把文件传输完,有效避免失败情况。
一切似乎都在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前进。但是,似乎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:它开始不稳了!
一开始,在 Reddit 或 Quora 等社区只是个别网友的投诉:「大家有没有感觉,AirDrop 已经从 5 年前的好用,3 年前的能用,2 年前的难用,变成了没法用?」
很快,这种负面评论蔓延开来。大家纷纷惊觉:好像 AirDrop 好像确实没有以前那么稳定了!?
抱怨的声浪越来越大,网友们纷纷开始了控诉:「以前几百张高高画质照片都能传,现在区区几十张图就开始没反应,还经常显示发送失败!」
人群中也有人喊出那句:「负责 AirDrop 的人,难道是想做空苹果吗!?」
越来越多的吐槽,纷纷出现在了各种网站、视频、苹果相关讨论区中。网友们集思广益,汇总出 AirDrop 长期困扰大家的「十二宗罪」,不知道下面哪些你遇到过:
大文件传到一半卡住,然后直接失败;
互为联系人也看不到对方出现在 AirDrop 上,重新启动 iPhone 才能找到;
传图片、视频,常常显示「等待中」,或是直接显示拒绝;
手机和电脑找不到对方,或者点了传输就失败,只能手机之间互传;
传过去第一次没反应,传第二次的时候显示第一次失败;
MacBook 连手机热点传了一半,热点掉了,AirDrop 跟着失败;
互相靠近就 AirDrop 的功能,只看到炫酷动画但就是不传文件;
明明是联系人但就是找不到,非要对方打开所有人可见才行;
有没有发送成功都不告诉你,回头一看,文件根本没传成功;
分享在 iCloud 的照片,等很久转圈后,依然发送失败;
连过 CarPlay 后 AirDrop 就废了,重启才能再使用;
传 100 张照片,结束后发现只传了 80 张,遗失的照片下落成谜。
▲ 预感到要失败的进度条
▲ 熟悉的传输失败界面
总之,AirDrop 的成功率开始变得抽象了,变得玄学了,变得没有规律了。
因为对 AirDrop 的不满,高血压的网友们,也让苹果其他无线生态产品,背负了连带的吐槽:
iPhone 和 MacBook 之间跨设备复制粘贴,转圈卡住不动,失败率有 90%;
文字的复制粘贴也很慢,每次急着使用时,都要等大半天才会成功;
跳出分享 Wi-Fi 密码给朋友的画面,但从来没有成功把 Wi-Fi 密码传出去过;
MacBook 电脑上,能看到自己手机的热点 Wi-Fi,却始终连不上;
MacBook 和 iPad 之间并行功能,从来没有成功开过,不是卡住,就是彻底不可用。
千万别怀疑是网络环境所导致的,因为几乎全球都能听到「Why is AirDrop so buggy?」的吐槽,基本大家遇到的问题几乎也是一致的。
▲《如何修复失灵的 Mac AirDrop 功能 2023》
▲《马上修好 Mac 系统卡住的 AirDrop!》
尽管大多数时间 AirDrop 还属能用状态,但「玄学般」的故障已让部分用户心生疑惑与焦虑。毕竟好用的时候有多顺畅,出问题的时候就有多抓狂,而且有时候你根本找不到出问题的原因。
有网友说:规律其实也是有的,就是你平时闲着玩玩都 OK,紧急要传文件就出问题。 😊
▲ 你负责投,我不包送
直到今天,依然有很多苹果使用者的 iPhone 找不到自己的电脑、情侣之间找不到对方的 AirDrop、手机复制的文字电脑上也无法同步。
可以说,没遇到过 AirDrop 故障的,都是天选之子。许多网友开始发出由衷的感叹:五年前苹果的 AirDrop 才是真的好用啊!
这几年在苹果的「特训」下,大家已经学会自觉开关蓝牙、Wi-Fi 甚至手机热点,或者对着 AirDrop 按钮开了又关,关了又开……有时候甚至晃一晃手机能找到对方了……
咦,难道是我对果子信仰还不够纯吗?
苹果:哎呀!无线这件事,我已经很努力了!
不管是手机、电脑还是 iPad,面对面的时候,只要蓝牙开着、Wi-Fi 开着,就能无缝传输文件。然而,看上去一句话能说清楚的功能,然而其背后,却依託着苹果近十年时间积累的无线技术基石。
当我们一层一层剥开技术外壳,试图瞭解 AirDrop 的工作原理时,慢慢开始对苹果感慨了起来:AirDrop 真的背负了太多!
AirDrop 的技术原理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解释就是:用蓝牙找到对方,搭建一个临时的 Wi-Fi 桥樑,来完成文件的传输。然而光是这一步,实际使用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。
有经验的弱电工程师和网络工程师,总有一句口头禅:「凡是无线的东西,一定不如有线稳定」,因为无线的环境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:蓝牙或 Wi-Fi 信号不稳定、设备之间的距离过远、设备的电源管理设置、iOS 自身 bug 等,都可能导致 AirDrop 的传输失败或者速度慢。
▲ 每一次 AirDrop 失败传输的背后都需要经历最少十六步以上的通讯步骤
就在苹果团队解决掉基础通讯难题时,新的考验又来了,要管的设备实在太多了!
从 iPhone 5 到 iPhone 14,配合不同的 iOS 版本、蓝牙模组、Wi-Fi 机制,光是硬件组合就数以百计。这还不包括同样要关照的 iPad 系列,还有另一个 macOS 生态系统的 MacBook 产品线。
工程师们的时间不仅要花在新设备的新功能,也要照顾到老设备们的相容性,自然让 AirDrop 的稳定性像中后期的迭迭乐游戏一样,摇摇晃晃十分不稳定。
好了,前面这些难题,都通过苹果工程团队加班拼老命的完成了。下一个难题来了:AirDrop 的二哥三弟们也要来挤一挤。
虽然苹果没有公开过 AirDrop 的实现方式,但通过许多工程师的逆向工程,逐渐摸清楚了许多设备之间通讯所依赖的技术,主要是苹果无线直接连接协议(AWDL)、低功耗蓝牙(BLE)和 Wi-Fi 这三辆马车,为 AirDrop 保驾护航。
当然,除此之外还有苹果自家 Bonjour(好久没听到这个字了)、UWB 晶片技术等海量的新硬件、新协议,在背后默默支撑着,因为篇幅原因旧不额外介绍。
▲ 海外机构逆向工程后挖掘出来的苹果无线功能通讯原理说明
而这三辆马车,通过来回的组合运用和升级,让苹果得在不断完善这些协议的同时,也对无线网络技术越玩越熘,脑洞大开从 AirDrop 开始慢慢衍生出了一个庞大的「无缝生态」。
跨设备复制粘贴、并行、接力等等功能都随之诞生。逐步发展成为了一个包含了十多种无线功能,名为「连续互通 Continuity」的全明星功能全家桶。
虽然苹果对自家各个专有通讯协议不断迭加优化,但各种新功能还是不可避免地开始跟 AirDrop 抢起了资源。
这核心的三辆马车,原先只需要顾好 AirDrop,但现在却要开始如履薄冰地指挥好协议别互相干扰,还要考虑资源的优先级先给谁,最后还要匹配每个国家地区不同的无线电政策,并处理好信号干扰。
每一场苹果发表会,都会推出一连串的无线新功能,苹果的需求清单也堆迭得越来越高:现在要开始需要能搜到 Apple Watch 了,新的空间定位晶片要让 AirDrop 有方向感了,对了,还要连到双方 iCloud 通讯录里,看看大家的头像名字……
现在的苹果,一帮顶级产品经理带着头发已剩不多的专业工程师,硬件上要面对自己推出的各款 iPhone、iPad 和 MacBook,软件上要开发好庞大的无线全家桶生态,还有每年必须不断新增的 fancy 新功能。
就算是三头六臂,估计也只能叹一口气,能做到哪里是哪里了……
现在想想,当我在抱怨我 iPhone 拍的 20G 的视频,传到一般中断时候,有那么一点点点点理解苹果的不容易了……
苹果在人机互动领域从不缺乏创新,他们一直引以为傲的「简单、直觉、可靠」,这简简单单的三个词,在面对 AirDrop 这一个「小功能」的时候,却也开始备受挑战和质疑。
但不管网友们怎么说,时至今日苹果依旧在努力实现着它的技术理想,在「创新」与「靠谱」之间艰难地寻找着平衡点。
这让我想起了电影《气象人》中的台词:
Do you know that the harder thing to do and the right thing to do… are usually the same thing?Nothing that has meaning is easy. Easy doesn’t enter into grown-up life.你知不知道,难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,往往是同一件事?凡是有意义的事都不会容易,毕竟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。